信息來源: 中國綠色時報
3月31日,立體綠化與海綿城市高峰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兆禎、王浩等在發言中指出,現代城市開發要借鑒以生生不息、天人合一等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傳統生態價值觀,并順應西方發達國家低影響開發潮流,多建綠色基礎設施、少建灰色基礎設施,尤其是要把屋頂綠化建成海綿城市的首道關卡,消洪滯雨,為建設生態文明、美麗中國提供支撐。
王浩說,國外城市建設的水敏感設計、地下泄洪系統等先進理念,能夠發揮三大生態效應:下雨時消納并存貯洪水、水質能夠得到提升、雨后可以充分回收利用。國內海綿城市建設應多借助大自然的力量,解決現代城市病。“具體而言,可以把城市建成區分成一個個格子,一塊地對應一片天,每個單元格都必須有效進行雨水的立體化截留、消納。在每個格子內,從屋頂一直到地下蓄排水管網,雨水立體化消納系統總共可分成11層。最上一層是屋頂花園,每平方米每年可吸收、存貯100毫米-400毫米的降水量。這樣一層層消納,最終達到建成海綿城市的目的。可以說,屋頂綠化是海綿城市建設的首道關卡。”
“把城市和建筑建在綠色中”是孟兆禎的夢想。作為我國風景園林行業的泰斗,他最推崇“天人合一”的中國傳統宇宙觀。“管子說過,‘人與天調而后天下之美生’;‘與天順者天助之,與天逆者天違之;天之所助雖小猶大,天之所違雖成必敗’。中國古人的經典說法對我們而言意義深遠,其包含的無窮智慧今天依然對我們極具啟發意義。城市雨水不能一味地強排,必須依靠園林綠化等生態設施就地儲蓄,回收利用。當前,城市土地緊張、綠地率不高,屋頂綠化具有不占地、枯黃晚、返青早、無蟲害等優點,是城市綠化不可或缺的重要補充。”孟兆禎說。
圍繞立體綠化與海綿城市建設這一主題,論壇特邀嘉賓的演講也使得大會精彩紛呈。其中,浙江省農科院研究員李伯鈞的演講主題為《屋頂農業與海綿城市》、新加坡建恒集團總經理鄔瑛的演講主題為《為綠色建筑提供可持續性垂直綠化方案》、北京近山松城市園林景觀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易華明的演講主題為《透水性鋪裝在海綿城市中的應用》、上海錦展生態園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郭強的演講主題為《海綿城市在生態系統里的作用與關系》、金字塔綠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宇順的演講主題為《生態材料、技術在立體綠化中的應用》、中國腐殖酸工業協會泥炭工業分會秘書長孟憲民的演講主題為《專業基質的優勢及其在海綿城市建設中的應用》、中國屋頂綠化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韋一的演講主題為《立體綠化與綠色建筑一體化》。
在論壇上,由國內外科研院校及各大企事業單位共同倡議,舉辦了“中國海綿城市建設聯合體”成立啟動儀式。聯合體承擔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宣傳發動、組織協調、專題研討、專業培訓、業務咨詢、國內外學術交流、整合優秀企業及產品推薦等職責,成立海綿城市建設高端人才專家團并提供技術支持和業務指導,推薦實施海綿城市建設總包、設計、施工單位,進而搭建政府和企業開展技術信息交流的平臺。
在論壇上,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屋頂綠化與節能專業委員會聘請孟兆禎、王浩為顧問,并為兩位院士頒發聘書。
作為第十二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暨新技術與產品博覽會的同期重要活動,此次論壇由中國建筑節能協會屋頂綠化與節能專業委員會、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雨水收集與立體綠化學組聯合主辦。